水 具 的 故 事
孙晓静
听老人们饭后茶余讲了些有关水具的故事,记录下来饶有兴趣。
井绳
很久以前,宣化百姓都吃井水,家家户户都备有一个小桶,桶椋上还拴一根长绳子,人们就用这种栓绳子的桶到井台去打水,最麻烦的当属将桶掉入井内了。当时,人们的收入很低,买一个小桶是很不容易的,这时就要动脑筋把小桶捞上来。听爷爷说,他就干过这种蹲底事——求大户人家借一个特制的钩子,这种钩连着好几个大小不等、方向不同的铁钩子,用绳子拴上放到井水里,哪个钩子碰上桶椋就可以把桶捞上来了,有时是很费时间的。爷爷说过,他不怕担水,就怕把小桶掉到井里。
辘辘
菜园子里或比较有条件的人家,都是用辘辘从井里往上搅水。说起辘辘,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很难在城市里见到了。听老人们讲,辘辘是架在井口上的,由两根互相交叉的木架,架起一根能转动的轴,轴的一头由重物坠下稳定住,轴的另一头连着一根弯曲的搅把,所以称“辘辘把”,呈“乙”字形,宣化因此有个巷子叫“辘辘把巷”。轴上绕着一直可以通到井下水里的绳,井越深,绳赿长。搅水时,先用麻编织的绳子把水桶系入井内,盛满水,然后再顺时针方向用辘辘把盛满水的水桶摇上来,倒在担水用的大桶里担走。
水车
解放初期,开始有了铁制的畜力水车,由一头小毛驴拉着转,有的是使用一串铁皮挂斗把水从井里带上来,有的是用一串皮圈从一根铁管子里带出来,毛驴不停地转,水从井里不断地带上来。先流到井台上的一个专门制作的石头簸箕里,再顺着阳沟流到准备浇灌的田地或菜园里。这种水车在宣化葡萄园里常见。可是,水车一转,可就难为了打水的人,他们得低下头,弯着腰,从水簸箕那里接水,稍不留神,就会叫驴拉的长杆碰了头,等水桶装满后,还得趁驴走过去的空间时间赶快把水担走,这种活,一般老人们是不敢靠给孩子们干的。
自 来 水
50年前,为了方便百姓,政府决定兴建了宣化第一座自来水厂,宣化人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,清沏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,爷爷说那时就甭提多高兴了。目前,宣化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有水源井18眼,日供水能力13.6万立方米,水质自检能力于2008年由原来的25项增加到目前的30项。只要水笼头一打开,经过消毒及化验的甘甜放心的自来水就哗哗的流了出来。当人们喝着甘甜的自来水时,不会忘记井绳、辘辘、水车的艰辛;当人们打开水龙头时,也不会忘记供水事业的前辈,随着改革开往的深入,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,宣化的供水事业正蓬勃发展。
|